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教育品牌网资讯正文

心理学研之有理保研/考研两条路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9-12-09 19:11:14  阅读:3308 来源:自媒体作者:保研学长说

原标题:心理学研之有理 保研/考研两条路

浙大心理系W学姐:

心理系的保研名额其实不多,我们这届满打满算也就14个,相对于前几年而言是少了的,不知道后面几年的情况会怎样。

是否能够成功保研的主要的因素肯定是绩点,如果绩点排名很靠前的话,那么基本上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啦。不过,我是属于那种处于危险边缘的那类,绩点的总排名位于20那一档,能不能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面的同学的选择。

在大三的那段时间,我其实一直很纠结,也很担心,如果不能成功保研的话,我该怎么办。为此,我还去准备过语言考试,试图做两手准备。那或许是我大学期间最焦虑的日子。那段时间,其实我感受最深的还是——无论选择哪条路,都需要早作打算。

现在,言归正传,来讲讲保研吧。当绩点排名处于危险边缘,还有什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增加保研成功的几率呢?

首先,是奖励分。排名处于危险边缘的同学间的绩点差异一般都是很小的,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才能体现。因此,如果能获得比较多的奖励分,让排名上升一两位完全是有可能的。因为没有提前关注保研信息,当时我也并没有特意去参加相关的活动,加分项只有凑巧参加的物理竞赛,能够说是非常后悔了。

其次,是笔试和面试。笔试的话,没什么经验可以讲的。但是,面试的话,心理系每年的面试内容应该都差不多。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其实就只有一个,那就是我们做过的研究。我们应该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研究的理论背景,实验设计和结果,并突出自己在其中的职责和贡献(所以,平时一定要认真参与科研项目,尤其是srtp,省创,国创等)。因为,面试中是有英文问题的,所以最好准备中英文两个版本。如果能让老师成功get到我们有比较好的科研素质的话,那么面试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升~

小鹿学姐

浙江大学心理系研究生在读

@小鹿的心理话

一个刚开始决定参加考研的人,最普遍的心理状态往往是迷茫。

从何开始?看什么书?去哪儿复习?怎么样才算符合行业标准?

在像无头苍蝇般摸爬滚打、找学长学姐提问,找陌生网友提问,在各大论坛贴吧知乎上搜索之后,终于有了不怎么清晰的头绪——

如果你们在网络上大概搜搜,应该能看到这样一个版本的一二三轮复习安排:

~心理学专业课复习安排~

第一轮:5月-8月底

主要任务:泛读教材。

第二轮:8月底到10月底

主要任务:做题、看书、背书。

第三轮:10月底到考前。

做题、总结。

(上面这个版本我不但不负责,我也很不喜欢)

一般来说,网上流传的经验帖里涉及的复习轮次安排,都包含着发布者的成功实践经验,不会离谱到哪儿去。

拿来完全照搬,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

但是,我觉得很有必要让一个考研er知道的是,这种所谓“安排”背后的道理。

我并不排斥几轮几轮这种说法,我在本文接下来也还会使用这种说辞。我只是觉得,这个概念的本质在于强调考研复习的不同阶段,有不同的侧重点。

而很多人,很多人,在被这个概念圈进去之后,就会潜移默化地走上形式主义的复习道路。

什么!现在已经10月份了!我得赶紧开始背书了!
——而他连基本的学科框架都还没搭建起来……
什么!现在已经8月份了!我得赶紧开始做题了!
——而连心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论还一无所知……

衷心的希望任何一个人都不要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,如果你有这种苗头,请听我一句劝——

考研这件事,不仅要考虑历史的进程,也要思考个人情况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呀。

那么我接下来就好好说说,所谓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”具体是什么含义。

首先,无论你是跨考还是本专业考,总体的复习安排是不会相差太多的(当然,跨度长达一年甚至两年的,大多是跨考的同学。去除这些极端值之后,剩下的都差不多)。

大部分人,会在某年的春天左右开始准备年末(公历)的考研初试。

当然也有很多人从7月、8月甚至十月才开始准备,此处不讨论10月才开始复习的情况(也就是假设你们最晚都在9月份开始复习啦)。

在复习的最初阶段,从你买好专业课的教材开始算起,这个阶段里的主要任务就是看书。

怎么看呢。

一个字一个字、一句话一句话,耐心地、踏实地、努力地看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,这样一个时间段你就不要想太多,不要想这个考试会不会考,这个是不是重点,这个好像没什么意思还需要看吗。

在这个打基础的阶段,你只要看的是心理学学科领域范畴里的内容,看再多也不会错。

你也没有做题的必要,因为这个阶段的应试性还没那么强。但是你要是特别喜欢做题的抖m,我也不拦着你。但你要小心两件事:

  • 错误率高达80%,几乎每道题都选不出确定的答案。受到严重打击,考研出师不利。
  • 受到随机选取的题目考点暗示,以为那些才是考研会考的点,而题目没有涉及的知识点都不重要。然后就会在接下来半年的复习中不断地被打脸。

所以我觉得还是别了吧。

除了广泛阅读、不要做题,第三点就是,想方设法、搜肠刮肚、绞尽脑汁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。

如果动手准备的早、时间不那么着急,在单纯地看教材的同时,也要通过别的渠道多多了解心理学。

所以我希望你们能看看心理学入门书籍,看看心理学的有意思的视频,看看讲心理学的公众号,去就近的大学听心理学的课程或讲座……

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心理学学科的人来说,让自己最大限度沉浸在心理学的环境中,实在是太重要了。

也千万记得不要一开始就有太强的应试心理。在这个时间,你除了认真好好打基础之外,也可以借此机会系统的入门心理学,然后决定是否真的要继续在这个坑里待下去。趁你还有机会抓住秋招,趁你还没有和职场脱离太久。

这个阶段可以持续到8月份前后。从9月开始,就要进入正式的应试备考环节了。也就是所谓的第二轮。

在第二轮,复习的重点从一开始的打基础、了解全貌,转变成了真正的应试向的阶段。

应试的标志是什么呢?当然是「做题」了。

开始做题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你已经过了一遍书了,那些曾经被你认真咀嚼吸收的知识点,也忘得差不多了(误)。

二轮复习就是要再一次强化这些知识点。So,再把知识点从头看一遍。

你可以从头看一遍书,也可以看大纲解析,也可以是别人整理的考点笔记,但不能是「重难点手册」这种忽略了一些知识点的资料(不是喷他,重难点手册定位如此,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一本考研资料)。

同时,你得开始配套着教材开始做题,看一章书,做一章题。这样一个时间段的正确率通常不高,没有关系,那是因为你还没开始背书。

那何时开始背书呢?

在我记忆深处里(真的,我考研的记忆已经被这一年多的时间覆盖得满是灰尘了),我是在10月中旬开始背书的。当然也有人开始的早,从9月下旬就开始了漫漫背书路。

你也可以把背书作为第三轮开始的标志,但我觉得,一轮和二轮之间确实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和界限的,但从二轮复习开始以后,就没有太多界限了。如果觉得每出现一个事件都可当作下一轮复习开始的标志,那考研怕是十轮复习都不够。

我觉得最本质的是心态和对考点的掌握程度的变化。

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,变化的是从打基础、增加知识面到开始准备应试、夺得分数的心态转变;

从二轮复习到三轮复习,变化的是从“只是知道知识点在哪儿、还不完全熟练”,到“基础题能全部做对,知识点基本掌握,要开始熟练、总结和提炼了”的知识水平的转变

如果你明白了我想说的道理,一二三轮这个概念与时间点本身,就没那么重要了。

至于在第三轮究竟怎样熟练、总结、提炼知识点,就不是本文今天想跟大家讨论的内容啦。:)

来个总结吧:

  • 几轮几轮复习的概念是伪的!伪的!一定要找到本质,是心态和对考点的掌握程度的变化。不要走形式主义。
  • 一轮复习的三个法则是广泛阅读、不需要做题、尽可能地拓展知识面。
  • 二轮复习开始就要为应试而努力了,同步看书与做题,然后开始背书吧。
  • 什么?三轮复习?等你结束了二轮就知道三轮要做什么了(微笑)。

责任编辑: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